泰诺电气在直流电机维护方面的经验分享

泰诺电气经过多年电机维修在直流电机维护方面的经验小编分享给大家

首先是直流电机碳刷的更换

直流电机与交流电机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在于直流电机有换向器和碳刷装置,在对直流电机维护上除了与普通交流电机一样的常规保养外﹙如定期对轴承加油、对电机绕阻的绝缘检查等﹚,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换向器整流子和碳刷的检查和维护。在日常的检查可通过电机的观察窗来查看电机在运行中换向器整流子与碳刷之间的火花,从火花的大小可判断出直流电机是否工作正常。直流电机运行过程中,换向器整流子与碳刷的相对运动,不可避免地造成整流子和碳刷的磨损,电机制造厂在设计时换向器的材质是金属铜,硬度大,耐磨。碳刷的材质是石墨碳刷,硬度小,易磨损,属易损件,到了一定的使用期限需急时更换。

1.更换前的准备工作

备件:准备好电机碳刷的数量,型号规格要正确。辅助材料:细砂纸若干、干净布头若干。

工具:内六角扳手一套、M10套筒一只、照明工具一只、气泵一台。

人员配备:两人,一主二辅。要求维护人员熟悉直流电机维保流程,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还具有一定的机械钳工技能。

2.旧碳刷的拆除

维保人员在打开直流电机前,首先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现场操作人员对工具清点并登记。

先观察直流电机碳刷总共有几组,碳刷的数量。

先取出旧碳刷再转动刷架进行拆除。首先拧出刷架的定位螺丝,然后用内六角扳手松开六个刷架的固定螺丝,轻松地转动刷架,使上下两组碳刷到易于拆卸的位置。

3.换向器整流子的打磨

换向器整流子在与碳刷的长期摩擦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纵向沟槽,一般情况是沟槽深的磨损快,所以,在更换新碳刷前对换向器整流子进行人工打磨,以期延长碳刷的使用寿命。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其中一人以全手动的方法操作紧急驱动,使直流电机的转子产生旋转运动,另外一人站立电机一侧,双手握住砂纸,紧贴于整流子表面,对其打磨。先用P120粗砂纸对换向器整流子进行粗加工,使整流子的沟槽逐渐变浅,直至消失。再用P360的细砂纸对换向器整流子进行抛光,两侧抛光完成之后,最后用干燥的压缩空气对打磨过程中产生的铜粉末进行清理。

4.新碳刷的安装

新换的碳刷要注意工作面的形状,其有效接触面积不小于碳刷截面积的80%,如不足则需在安装前进行研磨。安装与拆除的顺序相反。

安装过程中注意事项:

①维保人员要保证碳刷在刷盒内能均匀自由滑动,无卡阻现象,如果出现卡刷,一般为刷盒内壁粘有碳粉所致,须用抹布清除即可。

②检查每个刷握的压力弹簧状态,保证碳刷受到均匀稳定的压力,各个碳刷的压力差不应超过平均压力的10%。直流电机在运行中随着碳刷的磨损,刷握弹簧能自动调整并维持碳刷压力不变。

③按要求拧紧每只碳刷的刷辫与刷架固定螺丝,保证其可靠的导电性能,长时间运行不会松动。并对刷辫进行塑形,使其远离旋转部件。安装好全部的碳刷后,维保人员将刷架还原到初始位置,并拧紧定位螺丝,然后用内六角扳手紧固刷架的固定螺丝。

5.试车

试车前要再次用气泵对直流电机尾部进行一次清洁,保证所有的碳粉及打磨时落下的铜粉都清理干净。维保人员做试车前的最后检查,特别要注意工具、螺丝等工具材料遗留,不然一旦电机得电旋转后,瞬间造成电机烧毁恶性事件。最后要安装好电机两侧带玻璃窗的侧板。为安全起见,初次启动空载运行时间较长,这样吹出换向器整流子死角上的碳粉和铜粉。维保人员通过观察窗仔细观察火花的大小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停机处理,不会造成事故。换向器整流子打磨后,要让新的氧化膜形成。

㈡.碳刷不在几何中心线的检测与调整

新碳刷安装运行初期要实行监控运行,并时刻不停地安排人员监控电机火花的情况,待电机换向器整流子的氧化膜完全形成。如果直流电机运行时碳刷偏离几何中心线,换向元件切割磁力线产生旋转电势,换向火花也会产生。这时要将碳刷位置移动到几何中心线位置,就会使换向状况得到改善。

具体方法如下:

1.电机在不工作的静止状态,打开电机接线盒,电枢绕组两端接上直流毫伏表,选择0位在中间位置的毫伏表,以利于观察指针的摆动情况,将电机的励磁绕组的外接线拆除,串接按钮开关和3V直流电源﹙两节1号干电池)

2.拆下电机两侧观察窗玻璃盖板,拧出刷架的定位螺丝,松开刷架的固定螺丝。

3.可用点动的方法来操作按钮,观察毫伏表的指针摆动情况,发现刷架在出厂的位置时,毫伏表指针摆动较大,说明碳刷不在几何中心线。要边操作按钮,边用木质锤柄轻敲刷架,直到最后毫伏表的指针完全不动,从而重新定位电机的几何中心线。

4.重新拧紧刷架的定位螺丝,紧固刷架的固定螺丝,安装好玻璃盖板,并恢复电机接线,再次做好试车准备。

5.调整后试车过程与碳刷更换试车过程一样,都是由低速到高速,在各种不同运行状态下观察换向火花的变化情况。

电机厂商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用的是通用方案,在维保中要根据设备运行的实际工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期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为用户单位安全、经济、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